4月10日,以“廉潔”為主題的廿三里第一小學第十四屆撥浪鼓風箏文化節(jié)如期而至,學生們在制作放飛風箏中感受非遺項目帶來的獨特魅力。 從扎架子、糊風箏到畫風箏,風箏節(jié)上,學生們動手動腦,參與風箏制作全過程。出淤泥不染的荷花、惟妙惟肖的蓮葉、白皙可愛的和平鴿、象征清廉的創(chuàng)意文字圖案……一幅幅承載著廉潔文化寓意的精美作品在學生們的筆下躍然于風箏之上。 “起飛啦,起飛啦,我的風箏飛起來啦。”廿三里一小操場上傳來陣陣歡笑,學生們帶著親手制作的風箏在操場上自由奔跑,五彩斑斕的風箏和肆意奔跑的身影成了校園獨有的風景線。 據(jù)悉,廿三里一小自2010年開始設置特色課程——風箏制作,邀請風箏技藝非遺傳承人參與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技藝傳授,并連續(xù)14年舉辦風箏節(jié)。本著“傳承經(jīng)典、弘揚文化”的理念,學校在傳承風箏制作技藝的基礎上,開發(fā)了一系列撥浪鼓風箏,將撥浪鼓文化與風箏這一民間藝術緊緊地融為一體。2013年11月,學校被授予金華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教學基地(風箏制作)。 接下去,學校將繼續(xù)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以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為引領,讓非遺項目在保護和傳承中綻放異彩,讓師生真切融入到“雙減”背景下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
GMT+8, 2025-4-21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