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人時,你這樣做 打小朋友 正確態(tài)度:及時制止寶寶,鄭重告訴他“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不要用商量的口吻制止,如“我們不打小朋友了,好嗎?”這會讓他覺得打人是可以商量的。 查明原因:寶寶打人的起因通常有9種,如不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爭搶他人的物品、保護自己的物品、爭奪空間、幫助好朋友或受人唆使、游戲或其他活動的糾紛、他人違反紀律和行為規(guī)則、無故挑釁或欺負他人、報復還擊。 教育引導:表明你對他打人的態(tài)度,給他講道理。如果寶寶用錯誤方式向小朋友表示友好,就應告訴他,“你喜歡他,可以和他拉拉手”,“告訴小朋友‘我喜歡和你玩’”。也可以教寶寶跟別人分享玩具、食物;如果是因為其他小朋友不對,應該用其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別的小朋友先打你,你要告訴他:“請不要碰我!”或者用力地推開他,還可以告訴大人。如果寶寶情緒十分激動,聽不進道理,可以暫時“冷處理”,等他冷靜后再說。 打大人 正確態(tài)度:堅決制止并進行批評。但不要用過激的反應強化寶寶打人的意識,如他在玩鬧中打了爺爺,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還敢打人!” 查明原因:寶寶打大人的原因與打小朋友的原因不同,更多的是出于模仿、受人指使、學習強化。 教育引導:你首先檢討自身。寶寶的打人行為實際與你的影響有很大關系,有的家庭夫妻爭吵,相互謾罵,大打出手,這些都是寶寶最直接的負面教材;有的爸爸習慣用體罰方式懲罰寶寶,寶寶就容易模仿打人的行為,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所以,當寶寶打大人時,你應以身作則,不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耐心講道理,給寶寶提出希望,告訴他今后努力的方向。當寶寶的打人行為有所反復的時候,你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善待寶寶的愛心,允許其反復,不操之過急。 教養(yǎng)方案:拒絕體罰,擅用懲罰 懲罰與體罰不同,它是通過對兒童呈現有害刺激以抑制其不良行為的一種管教方式。一般說來,為了防止寶寶做出對自己或別人有嚴重傷害結果的行為,你可以嚴詞命令寶寶并把他帶離現場,收回給予寶寶的特權等。懲罰時,須注意: 1.把握懲罰的時間。研究表明,當寶寶犯錯后,立刻懲罰比幾個小時以后再懲罰對抑制他的錯誤行為的再發(fā)生更有效。 2.懲罰保持一致性。爸爸媽媽對于寶寶懲罰的標準要一致,要有始有終。當寶寶犯錯時,不能有時默許,有時反對,這會使寶寶不清楚行為的標準,再次犯錯。 3.懲罰與講道理相結合。這是最有效的懲罰方式。講道理的內容包括:告訴寶寶其行為對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或后果,告訴寶寶遇到類似的情境應怎樣做才恰當,向寶寶說明為什么要懲罰他等等。目的是讓寶寶認同你們的行為標準和觀點,在以后遇到類似情況時,知道如何去做。 4.懲罰要對事不對人。在懲罰的時候要讓寶寶明白,懲罰的只是他的錯誤行為,你依然愛他,如果他改正了錯誤,你會更喜歡他。 |
GMT+8, 2025-4-23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