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過玩,了解世界,學會成長
如果在21 世紀,還有家長或老師認為玩是浪費時間,那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如今,游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研究人員高度重視。通過玩,孩子可以在認知、情緒、社交及發(fā)育等諸多方面獲得不小的益處。 如果學習也能像游戲一樣充滿樂趣,孩子就會對學習興趣盎然,即使沒有人監(jiān)督,也可以學得很認真,哪怕大人勸他休息,孩子也會堅持完成學習任務。另外,還可以把大人期望孩子具備的遵守規(guī)則、懂得謙讓、互惠互助、創(chuàng)意能力、激發(fā)興趣、努力、熱情、指導能力及協(xié)作能力等諸多品德、個性、能力與才智,讓孩子在玩耍中自己積累。玩如此有效、如此神奇,家長卻只知道讓孩子端坐在書桌前做功課,一副無比嚴厲的樣子;非要營造出一種沉悶、不安的氣氛,逼迫孩子學習。難道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已被近半個世紀的急劇產(chǎn)業(yè)化、城市化和競爭激烈的考試制度擠到云霄之外了嗎? 據(jù)哈杜普博士稱,孩子之間相互玩耍的本領,在出生后6 個月就開始顯現(xiàn)。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jīng)表露出對于其他孩子的關心和興趣,或用手指指或沖他笑笑。過了周歲,就傾向于進行平行游戲——各玩各的玩具,彼此之間并沒有什么互動。但他們會留意對方玩的樣子,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笑了,那另一個也會跟著笑,能夠?qū)ζ渌⒆拥男袨樽龀龇磻?/P> 15 ~18 個月時,他們不再停留在相互簡單觀察的程度,而是開始進行簡單的社會性游戲。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會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的孩子玩。到了兩周歲,就可以按照特定主題做游戲,并且能按照規(guī)則調(diào)換順序來進行游戲。例如,剛過兩周歲的孩子已經(jīng)能理解捉迷藏游戲中角色互換的規(guī)則,并進行模仿。 一旦到了入園年齡,就可以玩更多協(xié)調(diào)性的游戲。還可以發(fā)揮想象力,玩過家家游戲或模仿大人給朋友打電話。到了更大一些,孩子的想象力則像插上了翅膀,變得更豐富。一個普通的盤子,可以被孩子拿來當成汽車的方向盤;一根小棍,在孩子眼里卻會搖身變成將軍的寶刀或魔法師的神奇魔杖。一些致力于游戲效應的研究人員深信,這個時期的想象力游戲,無論對于孩子的詞匯量、構詞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是記憶力和類推能力等全方位認知發(fā)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游戲?qū)τ谇榫w發(fā)育也有非常大的影響。例如,孩子在這個時期可能會對黑暗持有恐懼心理。這時,可以通過一個娃娃,讓孩子認識和表達恐懼情緒,并幫助他消除這種恐懼心理。通過想象游戲還可以設定各種情境,讓孩子用安全的方式來探索恐懼、憤怒、自豪、喜悅、慚愧、悲傷和驚嚇等各種情緒。 有一段時間,精神分析學曾把學齡前兒童與想象中的人物進行對話或情緒交流的現(xiàn)象,視為一種精神病癥狀。但現(xiàn)在的觀點正好與此相反,孩子同想象中的人物做游戲,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這已經(jīng)得到驗證,與想象中人物做游戲的學齡前兒童,和其他孩子相比,實際交到的朋友更多,社交能力更強,而且更善于分清想象和現(xiàn)實。 |
GMT+8, 2025-4-21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