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貓貓”的媽媽對寶貝是一種傷害 媽媽不要為了斷奶把自己“藏”起來,雖然減少和寶貝的接觸機會有可能讓寶寶斷奶,但卻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寶寶在沒奶可吃的同時又失去了媽媽的陪伴,會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情緒也會變得很差,較小的孩子會因此哭鬧不停,大一點的孩子更是有可能造成營養(yǎng)跟不上。媽媽藏起來只會讓寶貝被動接受接受母乳替代品,對孩子的身心都沒有益處。建議媽媽斷奶時主動調(diào)整寶寶的營養(yǎng)和情緒,讓寶寶愉快地斷奶。 突然斷奶也不靠譜 斷奶時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突然性的斷奶不僅會傷害到寶寶,對媽媽的身體也無益,漲奶、乳管堵塞、乳腺炎也許會找上媽媽,建議媽媽們最好從一天中最不受歡迎的喂奶時間開始逐漸減少母乳喂養(yǎng)次數(shù),同時要開始用奶瓶喂養(yǎng)寶寶,以使寶寶逐漸適應奶瓶。 某些情況下的吃奶對于孩子來說必不可少,如發(fā)現(xiàn)寶寶突然變得煩躁不安、黏人、愛生氣,則說明斷奶進行得太急,這時要適當放慢斷奶的步伐。遇到寶寶發(fā)燒或者拉肚子,則要多補充幾次母乳,增強寶寶的抵抗力直到身體完全康復。寶寶的斷奶過程反復不定,作為媽媽要耐心調(diào)整,而非逼著他遵從我們自己的意愿。 年齡不同 斷奶技巧各異 每個寶寶的個性及對母乳的迷戀程度均有不同,所以媽媽最好針對自己的寶寶做“斷奶計劃”,找到合適的轉移法讓寶寶順利斷奶。半歲以下的寶寶斷奶時,媽媽可以繼續(xù)用奶瓶來替代母乳喂養(yǎng),滿足此時寶寶很強的吸吮需求。如果寶寶已經(jīng)超過6個月大,媽媽可以適當?shù)奶砑右恍?!--keyword-->輔食,如米粉、果泥、菜泥等。如果是給1歲以上寶寶斷奶,媽媽需要考慮用其他的方式呵護他、陪伴他,如增強和寶寶的溝通,一起講故事、撓癢癢、唱歌、看動畫片,多和寶貝做親密的動作,讓親密感慢慢替代哺乳時的感受,并幫助寶寶嘗試和接納新鮮事物,讓共同的活動減弱寶貝對吸吮的需求?偟恼f來,要想自然地完成斷奶過程,媽媽可遵循以下方法:逐步減少給寶寶喂母乳次數(shù)、縮短給寶寶哺乳時間、盡量不用乳頭哄寶寶入睡或哄哭鬧中的寶寶、給寶寶看有寶寶自己吃飯的圖書或電視畫面。 |
GMT+8, 2025-4-21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