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彈琴的最佳年齡 多人認為學琴的年齡越小越好,這可能是一種誤解。據(jù)非正式統(tǒng)計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者開始學琴的年齡是5~15歲左右。因為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動開始,再到小肌肉的細膩動作,而彈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動作,需要相當?shù)哪托,年齡太小的寶寶協(xié)調(diào)性稍差且坐不住,此時學琴無異于拔苗助長。因此,過早送寶寶去學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等樂器是不適宜的。 寶寶學彈琴的意義 當今的教育領(lǐng)域正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各種早教模式及早教理念沖進人們的視野挑戰(zhàn)傳統(tǒng)觀念。蒙氏教育、雙語教學幾乎成為幼兒園水平的衡量基準,而類似 “從零歲抓起”這樣的概念也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更為復雜具體且實際的教育問題就接踵而來了,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特長、最初的定向、時機的選擇、事前的準備等諸多問題,常常令毫無經(jīng)驗的年輕家長感到頭痛。 寶寶的特長培養(yǎng),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業(yè)方向,也很可能成為令寶寶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日本雅馬哈公司有一句很有名的廣告詞:“學音樂的孩子不學壞”,這句名言征服了無數(shù)父母的心,同時在不少父母的印象中,學鋼琴是理解音樂、學習音樂學習的很好載體。 在教育家的眼中,“鋼琴是一門高雅、上等的藝術(shù)”、“學鋼琴可以陶冶藝術(shù)情操、提高文化修養(yǎng)”、“彈鋼琴可以同時鍛煉左右手、增進整個大腦發(fā)育,也能促進聽覺、視覺、記憶、思維的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寶寶堅強的毅力鍛煉寶寶的性格”、“在練琴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處事習慣和鍛煉其良好心理素質(zhì)”等等如此多的優(yōu)點以及鋼琴令人無法抵擋的魅力,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將鋼琴作為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的基本課程。 ?寶寶學彈琴的誤區(qū) 誤區(qū)1:只重結(jié)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jié)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jié)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xié)調(diào)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zhì),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jié),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jīng)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chǔ);竟θ绻辉鷮,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qū)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鋼琴、舞蹈……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發(fā)展正常的基礎(chǔ),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等等。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chǎn)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yǎng)。 誤區(qū)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于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qū)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fā),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有意培養(yǎng)孩子學琴的方法 1、先觀察孩子的興趣。決定學琴之前,先帶孩子找一個琴班旁聽,期間要稱贊已經(jīng)學習彈琴的孩子,勾起自己孩子學習的欲望。 2、報讀初級班。學習必須建立在興趣之上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旁聽和實際操作孩子仍無興趣即可放棄,如孩子顯示出強烈的興趣,則可以在幼兒園給他報一個短期初級琴班,由專業(yè)的老師進行教導。 3、購買琴。因為上課練習的時間很有限,報讀初級班后,孩子若仍然有興趣繼續(xù)學習的,就需要購買一臺琴在家鞏固練習。琴要選購音色好的,有專門用于學習和考級的系列。如果經(jīng)濟緊張,二手琴也是不錯的選擇。雜牌雖然便宜,但音色無法與大品牌相比,形同玩具,建議不要用于學習。 4、和孩子一起學琴。如果家長本身會彈琴,就可以直接指導孩子練習,甚至可以進行四手聯(lián)奏。但歷史原因讓大多數(shù)家長都不會彈琴,如果家長愿意花點時間向孩子學習,讓孩子復述每天課堂的內(nèi)容來“教”我們,就可以最大程度幫助他們回憶和復習所學的知識。當家長出錯時,請孩子糾正錯誤,還可以讓他們對自己更充滿了信心。即便胡亂和孩子合奏,也能分享一分由音樂帶來的親子快樂。 琴是復雜的,練習是單調(diào)的,因此學習過程中更需要家長們對孩子的鼓勵和關(guān)心。藝術(shù)細胞的培養(yǎng),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勤奮和天賦,缺一不可。不要強求孩子成為彈奏高手,只要能讓他達到自娛自樂,愉悅身心的效果,就足夠了。 |
GMT+8, 2025-4-21 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