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坐月子與做月子 產后養(yǎng)護不外乎“坐月子”與“做月子”兩件大事:
“坐月子”主要指產后休養(yǎng),如臥床、靜養(yǎng)等。 “做月子”則包括護理、適時且適度活動、食補食療、定時檢查等。 產后養(yǎng)護10要點為什么要坐月子呢?因為生孩子是一件很傷身體的事,如骨頭裂縫(又稱恥離癥)、出血等,必須通過一段時間修養(yǎng)來恢復,否則將遺留下種種遺憾。養(yǎng)護要點有—— 1. 多休息 分娩過程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分娩后又有喂奶、換尿布、做清潔衛(wèi)生等諸多事宜,故爭取時間休息非常重要。月子頭一天需要臥床靜養(yǎng),尤其是要睡好覺。 2. 及早開奶 產后半小時即應開奶。此時的奶水稱為初乳,特點是含有大量抗體與免疫物質,對寶寶可謂金不換的“食糧”。同時,寶寶的吸吮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加快子宮復原,故而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3. 觀察出血量 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應列為月子第一天特別注意的問題,診斷標準是出血量大于500毫升,需要緊急入院處理。 4. 留意異常惡露 正常惡露是孕媽媽分娩后的一種生理現(xiàn)象,其顏色由最初的鮮紅到淺紅到最后變成白色,排出量先多后少(平均總量約為500-1000毫升),有血腥味,但無特殊臭氣,自然分娩者約2-3周排凈,極少數產婦可能持續(xù)4周甚至2個月才可排凈。 “月子媽媽”的觀察重點是留意有否異常惡露出現(xiàn),如惡露持續(xù)時間超過了正常時限,如產后第3周仍有惡露淋漓不止,應及時就醫(yī)。 5. 多喝水、防便秘 喝水有助于盡快排出產后第一次小便。三餐多吃點富含膳食纖維(如山芋、粗糧、綠葉蔬菜)、水分(如雪梨等水果)、有機酸(如酸奶)、不飽和脂肪酸(如花生米、松子仁、黑芝麻、瓜子仁)以及促進腸蠕動(如蜂蜜、香蕉、芋頭、蘋果)的食品,防止便秘。 可適當增加一些如豬肝、紅糖等有利于惡露排出的食物,但紅糖不宜服食過久,以7-10天為度,過久反會使惡露增多,不利于子宮恢復。 6. 產后洗浴 月子媽媽汗腺活躍,出汗多,加上乳房淌奶,陰道又有惡露排泄,全身發(fā)粘,需要比平時更講究衛(wèi)生。專家建議自然分娩者第2天即可用溫水淋浴,但淋浴時間不宜太長,5分鐘左右即可;剖宮產者6天拆線后也可淋浴,但要用防水手術膜保護好手術切口部位,或在淋浴完畢后,用溫熱的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以防感染。 產后2周開始,每天都可以享受沐浴,但產后6周內應避免盆浴,以免盆中的污水進入陰道內,引起產褥感染。同時,浴室空氣要流通,溫度保持常溫,每次淋浴5-10分鐘,淋浴水溫以36℃-38℃為宜,不要因天熱就用較涼的水淋浴,這樣容易引起惡露排出不暢,導致腹痛及日后月經不調。 |
GMT+8, 2025-4-10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