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騙者行騙基本上都是抓住了人們心理上的某種弱點,或以利相誘,或危言聳聽,最終目的就是騙取財物。針對近期以各類補貼為名的電信詐騙發(fā)案較多,警方在此提醒廣大市民須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4月13日下午,江西人祝某在永康市古山鎮(zhèn)出租房內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電話,稱祝某剛買的新車可以享受財政補貼,讓其到銀行ATM機上領取補貼款。該男子自稱是國家汽車補貼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還報出了祝某買車的具體日期、車的型號以及購車時所需的一些個人基本信息。祝某信以為真,就去ATM機上按照對方的提示進行操作。陌生男子給祝某一個銀行卡賬號叫其按提示轉賬,并報給他一串驗證碼,卡內6600余元現金就被轉了出去。隨后,祝某再次撥打陌生男子的電話,發(fā)現已經聯系不上,祝某意識到自己被騙,就撥打了110報警。
4月9日下午,永康市民朱某報案,稱其接到一個自稱是財政局的女子打來的電話,說有一筆已故人員補貼要發(fā)放給他,對方很了解朱某家的情況,連他父親什么時候去世都知道,于是朱某相信了。隨后朱某到銀行ATM機上按對方提示進行操作,不料卡被機器吞了。后來,朱某去柜臺找工作人員取出銀行卡,結果發(fā)現卡內1萬余元現金被轉走。
3月31日,云南人謝某在永康市某小區(qū)上班時,接到一名自稱是政府工作人員的男子打來的電話。對方稱永康現在有一政策出臺,未滿周歲的小孩可領取2180元補貼。謝某的孩子剛好沒滿周歲,就詢問該男子如何辦理領取補貼的手續(xù)。該男子告訴他一個另外的手機號碼讓他和對方聯系。謝某隨即撥通了那個號碼,接聽電話的是一個自稱是財政局工作人員的女子。該女子稱,要領補助,銀行卡上必須存款2000元以上。謝某就到附近銀行往自己的銀行卡里存了2100元錢。該女子還讓謝某按照她的提示操作。
轉賬成功后,謝某才反應過來,為何領取補貼款還要轉賬到對方賬戶。于是,謝某再次撥通該女子電話,對方說當天下午6時30分會將補貼和轉賬的2100元一起打到謝某卡內。謝某不信,女子就掛了電話,再次撥打,對方已關機。
警方接到報警后,立即對以各種補貼為由的系列電信詐騙案進行了串并偵查,發(fā)現作案手法大多類似:犯罪分子先通過座機號碼、手機短信等與被害人取得聯系,由女性嫌疑人冒充相關單位工作人員,通知被害人可以得到某些福利,引起被害人的興趣,然后通知被害人聯系某機關工作人員,并留下聯系方式,被害人按照預留的電話聯系工作人員,再由“機關單位”指令被害人到ATM機完成相關操作進行詐騙。
3月23日至今,永康市共發(fā)生6起以領取各種補助金、補貼為名進行電話詐騙的案件。在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接到不明號碼不要輕信,不要聽從電話指示到ATM機或網銀操作。政府機構一般不會用手機通知群眾領取補貼補助,也不會通過ATM機或網上銀行發(fā)放款項,如果發(fā)生這類情況多是電話詐騙行為。此外,要保護好個人信息,防止泄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