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攝影藝術家張弘創(chuàng)作的百米巨幅長卷《新清明上河圖》,主要表現(xiàn)的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繁華昌盛和發(fā)展歷程,因與表現(xiàn)北宋鼎盛時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繁榮景象的《清明上河圖》意境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得名。
但《新清明上河圖》單幅作品長105米,高2.38米,長度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創(chuàng)名畫《清明上河圖》的20倍,高度近10倍。二者雖意境相似,但在表現(xiàn)形式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缎虑迕魃虾訄D》并非一幅單純的畫作,而是由大畫幅相機拍攝,同時結合了數(shù)碼技術合成,是在純攝影的基礎上利用藝術的手段加以渲染而完成的,看上去仿佛是一幅融合水彩、國畫、油畫等多元素的跨界作品。
4月29日文博會開幕當天,《新清明上河圖》將同時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義烏國際博覽中心展出。在此期間,北宋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高仿真版也將在文博會上同時亮相。
集義烏文化元素巧妙組合
《新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弘,用兩年多的時間踏遍了義烏的山山水水,從古香古色的村落民居,到現(xiàn)代氣息的國際商貿(mào)城,追根溯源,尋覓與中國小商品城發(fā)展有關的蛛絲馬跡。
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義烏資料,《義烏市志》幾乎被他翻遍。他把零碎的散落在各地的文化元素,如傅大士、駱賓王、宗澤、朱丹溪等名人,培德堂、八面廳等古建,義烏江、德勝巖等山水,用攝影藝術的形式巧妙地組合起來,生動地反映出了義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也從另外一個視角揭示了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從一個傳統(tǒng)落后的農(nóng)業(yè)小縣躍升為市場大市、經(jīng)濟強市,蛻變之中有偶然更寓有必然的深層次含義,追根溯源,與義烏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密不可分。
他拍攝了上萬張圖片,從大畫幅膠片到數(shù)碼文件,容量可達3000G。在之后的藝術加工階段,他百易其稿,廢棄了上百種作品草圖,傾注了大量心血,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表現(xiàn)聞名世界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繁華昌盛和發(fā)展歷程的百米巨幅長卷《新清明上河圖》。
這幅作品是一次古代和現(xiàn)代、義烏江與上河的對話,也是一場新舊《清明上河圖》的思想碰撞。
探古建筑里尋找城市發(fā)展速度
“古村古鎮(zhèn)添古韻,老街老宅留余香”。都說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張弘走街串巷、進村訪戶,與村民打成一片,對我市古建筑文化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在一幢幢古建筑中,記載著義烏“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精神的形成嬗變,敘述著“尊商重義”傳統(tǒng)商業(yè)文明的興盛傳承,見證了義烏千百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滄桑巨變。
通過對古建筑的調(diào)查研究,張弘發(fā)現(xiàn)了一種比文字資料更能形象生動地反映義烏歷史發(fā)展軌跡,直觀地感受文脈的傳承和延續(xù)的方式。于是,他開始大膽地采用從具象到抽象的提煉過程。他將古代遺存在佛堂一帶的培德堂、九思堂和上溪黃山八面廳等商戶的古墻及建筑三雕(即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和現(xiàn)代小商品城的發(fā)展(以義烏江兩岸夜景的燈火輝煌)融入畫卷,并將義烏化身為奔跑的巨獅,代表著義烏速度。
就像是在探索和體悟第二次生命,張弘用相機鏡頭把靜態(tài)的古建筑喚醒,讓人感受到一個全新的、巨大的、呼吸著的生命在顫動。
聽“義烏腔”點燃創(chuàng)作靈感
對張弘而言,音樂是他靈魂上的朋友,是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也是他堅持的動力所在!爸霸谂臄z《我的大!啡壳鷷r,是音樂一路陪伴我尋找夢中的那一片精神之海。假如沒有音樂相伴,難以想象我能否堅持拍攝完成《我的大海》三部曲這浩大的藝術工程。”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有時也會乏味和枯燥,有靈性的音樂成了張弘生命中不熄的明燈。
正是因為對音樂的偏愛,張弘在得知“義烏腔”時表現(xiàn)出十分濃厚的興趣!啊x烏腔’是明末清初期間影響較大的高腔之一,據(jù)說婺劇中高腔的前身就是從明代中期的‘義烏腔’發(fā)展而來的!碧岬健傲x烏腔”,張弘的音量都提高了八度。據(jù)他透露,剛開始時是想拍攝以“義烏腔”為題材的作品,可因為很多資料都難以收集,最后只能作罷!斑真想見識一下‘義烏腔’的原貌,哎,也只能從婺劇高腔中體會一點它的意韻了!
雖然拍攝“義烏腔”的想法未能成形,可新的靈感開始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創(chuàng)作一幅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繁華昌盛和發(fā)展歷程為主題的作品。于是,從2010年開始,張弘開始投身于《新清明上河圖》的創(chuàng)作,歷時兩年多,直至今年4月才完成。
品具象影像的抽象形式美
張弘的執(zhí)著在于一旦作出了選擇,便認真投入地做下去。在拍攝義烏城夜景全貌時,他前前后后幾十次爬上山頂,不論春夏秋冬或是白天黑夜,有時為了找最佳拍攝角度,他用手機當電筒在山上摸黑走,不知跌倒了多少次。
張弘說,他把攝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視作心性修煉的過程,每一幅作品從細節(jié)到構圖,他都會反復推敲。因此,作品中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塊色彩、每一束光影,點點滴滴都傾注了他的內(nèi)心情感和精神感受,使得具象的畫面呈現(xiàn)出近乎抽象的形式韻味。
他的作品蘊含著他的思想、悟性和激情。他說,他熱愛攝影藝術,但攝影也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產(chǎn)物,他不愿意讓它反過來束縛自己,因此要努力超越它的非理性模式,盡可能地擴大思想容量和審美容量。他不甘心攝影只配做紀錄的小擺設地位,他堅信攝影也可以成為巨浪摧不垮的藝術大壩,也可以成為心靈化的社會史和詩化的情感史。
也正因如此,張弘的抽象視覺作品,游離于攝影和美術之間,令國際藝術界十分青睞。目前該作品的展覽用紙全部由盧浮宮收藏指定用紙的法國CONSON集團無償提供贊助。該集團還有意向將《新清明上河圖》推薦到法國盧浮宮展覽。這是國際藝術機構對藝術家張弘及《新清明上河圖》作品的充分認可與肯定。
《新清明上河圖》既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創(chuàng)意,又是一件氣勢恢弘、非常難得的藝術精品。通過在高層次、高品位的國家博物館和義烏博覽中心(義烏文博會期間)兩地舉辦大型聯(lián)展活動,對于弘揚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更好地宣傳義烏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成就,提升義烏文博會的地位和影響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