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xù)多日的雨天之后,久違的陽光成了山間徒步的動力。上周六,在義烏UV戶外俱樂部領(lǐng)隊張德帥的帶領(lǐng)下,20余名驢友如期前往仙坪古道。
在海拔800多米的浦江縣南山深處,有一塊四面環(huán)山的義烏飛地,這就是隸屬于我市上溪鎮(zhèn)的仙坪村。從仙坪村通向浦江白石灣有一條古道,名曰仙坪古道,它位于浦江南山和義烏草大坪的莽莽大山之間,是古代浦江南出義烏至金華的最便捷要道,整條古道都由青石板砌成。相傳,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帶兵三出仙坪奇襲金華,走的都是這條路,仙坪古道上至今還保留著洪武殿、練兵校場等遺址。
仙坪村里的煙火氣
當(dāng)天早上8點40分,我們在市區(qū)坐上中巴車前往仙坪村。車子穿過巖口湖后,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走了半個多小時,在一個三岔口處拐入一條僅能容一車通行的泥路,就到達了仙坪村。據(jù)說,朱元璋當(dāng)年來到此地,發(fā)現(xiàn)山上有龍飛舞的痕跡,稱這里有仙氣。據(jù)石門陳氏宗譜記載:仙坪原來叫“燒紙墳頭”,民國初期一位名叫陳新桂的教書先生認(rèn)為不雅,于是改為“仙址文投”。1951年改名為“仙坪”。
據(jù)仙坪村的老人說,早年村民們都是以砍柴挑柴賣謀生,過的是清貧的日子。雖然村名充滿仙氣,但人終究食的是人間煙火,為脫貧致富,2002年,村民們都走出大山,移居上溪了。如今的仙坪村只有一些外地人在這里居住,辦著無公害養(yǎng)豬場和養(yǎng)雞場,順帶賣一些青柴棍酒,給這個山村遺址增添了一些煙火氣。
走古道探尋歷史遺跡
在仙坪村我們沒有做太長時間的停留,沿村子里的臺階我們很快找到了古道的入口。古道上鋪滿了用青石砌成的臺階,階長1.2米左右,由于歲月久遠(yuǎn),石階早已和藤蔓交織成一片了。
古道從仙坪村開始一路向下,完全是一個海拔下降的過程。這些青石板已靜靜地在這里躺了幾百年,相傳當(dāng)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帶領(lǐng)他的士兵們從它們身上走過,來往的客商挑著擔(dān)從它們身上走過,山里的村民挑著柴、擔(dān)著米從它們身上走過,而如今我們又從它們身上尋找歷史遺跡。
之前連續(xù)的陰雨天使得古道上布滿了青苔和落葉,濕滑難行,大家都必須小心翼翼地探步而行,有經(jīng)驗的驢友更是不時地提醒新驢友要降低重心側(cè)著走。一個多小時后,在大家的互相鼓勵、互相攙扶之下,我們終于走完了仙坪古道的完整段。中午11點多,我們進入了仙坪古道的精華部分——白石灣景區(qū),古道也將穿過整個景區(qū)。
據(jù)浦江縣志記載,白石灣因石色微白而得名,明初張孟謙曾居此讀書,號白石山房。浦江縣地名志記載:“浦乾隆二十九年,其故址修建為白石書院。其上有白石湫云,古為浦陽十景之一!
白石灣內(nèi)山瀑眾多,古道旁的山泉,時而落水成瀑,時而鉆入石叢,不斷地變換著美麗的身姿,把我們之前的疲勞一掃而光,大伙忍不住挽起褲管把雙腳浸入清澈的溪水中嬉戲,有貪涼的驢友竟忍不住脫衣下水,徹底清涼了一把。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下午3點,我們依依不舍地和仙坪古道告別。
小貼士>>>
徒步線路:坐車到上溪鎮(zhèn)黃山片仙坪村,沿仙坪茶葉廠往下走至兩幢廢棄的紅磚房處,再往前就是仙坪古道入口。進入古道后沿著青石板路一直走,即可到達浦江白石灣內(nèi)。
徒步時間:4至5個小時
徒步行程:約8公里
下期活動:徒步青巖傅村-搖石里古道
徒步日期:6月22日(周六)
徒步時間:約4個小時
徒步路程:7至8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