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可愛的13歲小女孩在情緒波動時,突然變成一只巨型紅色小熊貓,急著躲回家的她,一路上無意間造成一系列破壞性的后果……1月9日上午,東陽市實驗小學錄播教室里,孩子們被屏幕上一只炸毛的紅色小熊貓吸引,他們正在上一堂特殊的心理輔導課。 當天,金華市兒童青少年“婺里走心”心育項目、6138熱線公益志愿者及老師們來到東陽市實驗小學,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服務。給孩子們授課的是6138熱線志愿者沈佳穎,她用一部動畫片把孩子們帶入主題,借助動畫故事給孩子們傳遞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并在互動中告訴他們,進入青春期后,心理上有動蕩是普遍且正常的現(xiàn)象,無需害怕情緒會有起伏。 據(jù)參與活動的心理老師介紹,青少年時期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增多,對情緒影響巨大。一些孩子由于學業(yè)任務重、競爭激烈,精神變得緊繃,如父母不理解,可能會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脾氣大,“父母的誤會可能給孩子帶來情緒上的傷害”。 沈佳穎說,每個人都有“情緒小熊貓”。對孩子來說,意識到“情緒小熊貓”來臨時,可以做些什么來阻止它變得更糟呢?她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STOP(停止)技術”:要有意識地停下來,不要根據(jù)本能、沖動,慣性地采取行動。通常來說,可分4步操作:S(stop)=停止,讓自己暫時停下來,舒適地坐好或躺好;T(Take a breath)=呼吸,用數(shù)呼吸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逐漸從情緒中“抽”出來;O(Observe)=覺察,緊接著覺察自己的狀態(tài),包括自己的思想(我剛剛頭腦中有什么想法)和感覺(與此同時我產(chǎn)生什么情緒),讓想法與體驗重新建立連接;P(Proceed)=繼續(xù),完成以上幾個步驟后,會發(fā)現(xiàn)情緒好多了,可以繼續(xù)做原本的事情了。 沈佳穎說,孩子們平時可以有意識地練習,提高自身的覺察力,每天花幾分鐘暫時“STOP”下來。據(jù)介紹,這些控制情緒的方法,不僅孩子可以用,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練習,當親子矛盾爆發(fā)時,有利于幫助雙方穩(wěn)定情緒。 現(xiàn)場,五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還做了叛逆值測驗小游戲。雖然五年級的孩子大多未進入青春叛逆期,但個別孩子有情緒上的困擾,比如爸爸媽媽誤會自己、跟弟弟妹妹有矛盾等。沈佳穎表示,心理測驗小游戲只是一個參考,孩子成長路上可能會遇到很多“情緒小熊貓”,需要家長用心關注,多理解、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完成“心理斷乳”,順利度過青春期。 |
GMT+8, 2025-4-5 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