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天的到來,馬蘭頭、薺菜、香椿、春筍等時令蔬菜大量上市,迅速成為市民餐桌上的“主角”。人們鐘情于春菜,不僅是為了那一口舌尖上的鮮美,更因其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3月7日,記者采訪了市中心醫(yī)院營養(yǎng)科營養(yǎng)師賈蘭英,一起了解這些“春日限定”的時令蔬菜。 薺菜也叫“報春菜”,營養(yǎng)豐富,不僅蛋白質(zhì)含量在葉菜、瓜果類蔬菜中名列前茅,鈣含量更是高達294mg/100g,幾乎是牛奶的2至3倍。此外,薺菜的胡蘿卜素含量很高,對眼睛和皮膚有益;維生素C含量是西紅柿的2倍多。對于薺菜的烹飪,人們比較熟悉的方式有薺菜餃子、薺菜餛飩等,建議烹飪時不要久燒久煮,否則容易破壞薺菜中的營養(yǎng)成分。薺菜味甘微涼,便溏患者、體質(zhì)虛寒的人慎食。 香椿是香椿樹的嫩芽。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鈣含量都不低,是一種高營養(yǎng)價值的食材。在食用香椿時,要做到“嫩”“焯”,可以有效避免食物中毒的情況發(fā)生!澳邸,即挑選香椿時,應選嫩芽,并且在其最新鮮的時候就食用,盡量做到現(xiàn)買現(xiàn)吃。“焯”,即在烹飪的時候,用沸水焯燙1分鐘,這樣可以減少2/3以上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能更好地保持香椿的顏色。 馬蘭頭因食其嫩頭而稱馬蘭頭,是江南一帶比較常見的野菜,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礦物質(zhì),其中鉀含量較高。食用馬蘭頭對降低血壓、保護心血管有益。需要提醒的是,馬蘭頭含有大量光敏物質(zhì),過敏性體質(zhì)或特異性體質(zhì)人群要慎食。 春天也是吃鮮蠶豆的好時節(jié)。鮮蠶豆營養(yǎng)價值較高,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8.8g/100g,而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鉀和鎂。需要注意的是,蠶豆過敏、蠶豆病患者均不宜食用蠶豆。 春筍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立春后采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zhì)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春筍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鉀、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含有不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fā)酵、有助消化排泄作用,且熱量低。春筍中的鞣酸和草酸比較多,記得烹制前先焯水;膳食纖維含量高,避免貪食過量引發(fā)“胃出血”,要適量食用。 除了烹制食用野菜外,挖野菜也是很多人“春日限定版”的快樂。賈蘭英特別提醒,路邊的野菜沒有想象中的“純天然無污染”,除潛在的有害物質(zhì)污染風險,甚至可能出現(xiàn)誤采誤食形似“野菜”的有毒植物而中毒的情況。因此,如果對野菜不是很熟悉,市民千萬不要貿(mào)然采摘并食用,建議前往正規(guī)菜市場購買。野菜重在“嘗鮮”,不要食用太多,建議消化吸收能力較差、身體虛弱、營養(yǎng)不良,有野菜過敏史、腎病、其他代謝性疾病,以及處于孕產(chǎn)、哺乳期的市民朋友,要少吃或慎吃。 |
GMT+8, 2025-4-4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