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智慧之愛VS溺愛 坦普媽媽和大福爸爸都愛孩子,然而,他們對于愛的理解、愛的信念、愛的目標、愛的方法不同,導致了坦普和大福所享受到的父母之愛的品質(zhì)完全不同。智慧的愛會造就孩子高品質(zhì)的人格,缺乏智慧的愛讓孩子的精神溺愛而亡,給孩子帶來人生的災(zāi)難。 愛的信念:積極正面VS消極負面 對于患有自閉癥的坦普,媽媽堅持認為“她與眾不同,不是不如他人”。這是坦普媽媽對孩子愛的積極信念,當她帶著坦普來到了新漢普郡寄宿制中學時,我們看到了媽媽對這個信念的堅持。在與招生負責人交談的時候,負責人說道:“我們在與特殊孩子打交道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情緒問題、神經(jīng)行為問題,我們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坦普媽媽不能接受學校老師將坦普作為異常孩子,立即準備離開,在與卡洛克博士達成了共識后,媽媽才將坦普留在了學校。 對于患有自閉癥的大福,爸爸堅持認為“他有病,本來就不如他人”,這是大福爸爸對孩子愛的消極信念。所以,他不相信大福能夠具備基本生活能力,將大福當成一個“病人”來照顧,對大福力所能及的做飯、購物、穿衣等一切都包辦替代,導致大福自理能力的發(fā)展嚴重滯后。 幫助孩子獨立自主VS讓孩子生活與精神都依賴他人 坦普媽媽愛的目標是幫助坦普自立自強,獨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所以,坦普很小就學會生活自理;即使她對超市的自動門感到恐懼,還是得自己購物;當她不滿意大學老師給出的成績時,她主動找到老師說明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為自己爭取公正的成績;當她有了研究成果時,她主動找到雜志社的負責人,為這家雜志投稿;當她想進入牛場進行研究遇阻時,她想辦法弄到了出入證;當她的擠壓器被學校工作人員扔出宿舍時,她和姨媽一起說服學校負責人;當違反了校規(guī)時,她接受學校的懲罰……父母和學校并沒有因為她是自閉癥就對她有特殊照顧或者同情,這讓坦普保持著自己的自立和尊嚴。 大福爸爸愛的目標是照顧大福一輩子,讓大福生活與精神都依賴他人。大福不會穿脫衣服,不會做飯(連最簡單的打雞蛋都不會),不認識錢,不會購物,不會接電話,不會坐公交車……甚至將大福的幸福與 自己捆綁在一起。他在臨死前告訴大福:“大福你看,海龜?shù)膲勖铋L 了,爸爸過兩天就會變成這個海龜了。不用擔心沒人陪你啊,爸爸整天都陪著你!贝蟾5男腋8屑纳诎职只没傻暮}敚皇仟毩⒂谧约荷鼉r值的實現(xiàn),這是多么的虛幻和無奈的幸福感! 保護孩子的尊嚴VS踐踏孩子的尊嚴 坦普被姨媽從機場接到農(nóng)場后,見到了姨父和隔壁鄰居,坦普看到鄰居的皮帶和領(lǐng)巾立即想到了牛仔,于是,她冒失地問:“你是牛仔嗎?”這時,姨媽微笑著提醒坦普:“你知道該怎么問好的!碧蛊樟⒓瓷锨芭c鄰居和姨父握手:“你好,我是坦普!币虌屧贈]有說什么,她非常理解患有自閉癥的坦普與人交流存在的缺陷。姨媽這樣的提醒方式?jīng)]有讓坦普感覺到自己無能,沒有傷害坦普的尊嚴。 坦普媽媽送坦普到新漢普郡寄宿中學就讀時,一見到卡洛克博士坦普就很興奮地與博士交談,忘記了應(yīng)該先向博士問好,此時,媽媽用一個他人難以察覺的手勢提醒了坦普,沒有讓坦普感覺到自己因為忘記問好而顯得難堪,在老師面前維護了坦普的尊嚴。坦普也從媽媽尊重自己的方式中學習到如何尊重他人。 爸爸帶大福來到學校找當年的劉校長,大福獨自跑到了學校操場玩了起來。爸爸急匆匆來到操場,當著操場上的老師和學生斥責大福:“你怎么亂跑啊!卑职值淖龇ńo大福帶來的感受是:這個世界 是不安全的,自己很無能,沒有聽爸爸的話。 在學校的操場上,爸爸與校長攀談起來,此時,爸爸拉著大福的手急切地說:“大福,這是校長,快打招呼,快!”爸爸的身體語言傳遞著對校長的阿諛,在我們的文化中,這樣的阿諛就是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重”;同時,爸爸也給大福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你連個招呼都不會打,還要我來提醒,你真不懂事!”這讓大福感覺自己的無能和自貶,F(xiàn)實中,我們常常做著與大福爸爸相同的事情,為了在外人面前顯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傷害孩子尊嚴的做法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滿足孩子成長需要之愛VS滿足父母需要之愛 媽媽送坦普到新漢普郡寄宿中學學習,這是坦普第一次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媽媽雖然擔心坦普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擔心沒有自己的照顧坦普會遇到更多的麻煩,擔心坦普又違反校規(guī)被學校開除……媽媽還是要離開坦普,痛苦與堅強交織成了媽媽此時的復雜情感,臨走時她對坦普說“照顧好自己”,轉(zhuǎn)身離開后她才流下了眼淚。媽媽堅持讓坦普開口說話,堅持讓坦普上學,堅持讓坦普到姨媽的農(nóng)場做工……盡管媽媽為坦普經(jīng)歷的挫折和打擊感到難受,但媽媽懂得這是坦普成長所需要經(jīng)歷 的過程,媽媽對坦普的愛是為滿足坦普成長的需要之愛。 大福爸爸對大福的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大福成長的需要,因為爸爸的愛的目標和行動都不是幫助大福完成自身的成長。 現(xiàn)實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大福爸爸式的愛,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被父母剝奪發(fā)展獨立自主性的權(quán)利,父母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包辦代替:幫孩子穿衣服、洗澡、喂飯、收拾書包、選擇大學專業(yè)的志愿、大學畢業(yè)后幫孩子找好工作、戀愛對象由父母做主決定、為孩子準備好結(jié)婚的房子、為孩子方便上下班買車、幫助照看孩子的孩子……很多父母一邊埋怨著孩子要依靠自己,一邊享受著孩子對自己依賴的快意,因為這種依賴滿足了父母對孩子的掌控欲望。 當孩子成年后,被控制帶來的精神痛苦讓孩子尋找解脫的方式,他們可以選擇重新建構(gòu)獨立自主的精神自我,拋卻父母施與自己的一切物質(zhì),依靠自己的努力重獲尊嚴,實現(xiàn)自我價值;他們或許選擇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沉迷于酒精、毒品和性,讓自己在感官刺激中暫時忘記精神自我的痛苦;他們也可能放棄心靈的需求,安分地享受著父母的施與和掌控;他們還可能成為索取狂,變本加厲地向父母索取,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如果父母不滿足就施以暴力;而一些人則在無力重建自我和不愿意沉淪之間掙扎,導致抑郁,最后以自殺了結(jié)不甘心的一生。 對孩子真誠之愛VS對孩子虛偽之愛 坦普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后,媽媽為坦普舉辦了圣誕派對。在與從前的鄰居交談的過程中,坦普的談話方式和她一股腦兒地談?wù)撆W寣Ψ礁杏X到了不適,鄰居們交換著眼神離開了她。派對結(jié)束后,坦普在床上翻滾著,吵著要擠壓器來安撫自己的情緒,她不理解人們用眼神來交流,也不理解人們?yōu)槭裁床辉敢馀c她交談。此時,媽媽真誠地告訴坦普人們不喜歡和她聊天的原因:“他們不想聽你的牛故事!弊屘蛊罩勒嫦,直面自己不會解讀他人心理的現(xiàn)實,這樣才能夠幫助坦普有意識地去調(diào)整自己與人交流的方式,這就是媽媽對坦普的真誠。如果媽媽無視坦普對他人評價的在意,安慰坦普:“你不要難受,他們是否喜歡你不重要,你是最棒的!碧蛊諘杏X到媽媽對自己缺陷的掩蓋,反而傷及坦普的自尊。 在幫助坦普直面真相的同時,媽媽幫助坦普理解人類用眼神交流的方式:“你可以從我的眼睛里看到‘我愛你并尊重你’!碧蛊栈貞(yīng)著媽媽:“可是,我永遠也學不會用眼睛去交流和表達!眿寢屔钋榈乜粗蛊照f:“我知道。”這讓坦普感受到了媽媽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這一段情節(jié)充滿了教育的智慧,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大福爸爸沒有幫助大福認識真實的自己,他放棄了幫助大福成 長,只有對大福的照顧,讓大福對自己的生存感到無助,爸爸的愛是 空洞虛幻的;爸爸弱化著對大福的成長要求,用應(yīng)對2歲孩子的方式來 與20歲的大福交流,他與大福玩躲貓貓游戲時,故意到柜子、冰箱、抽屜、陽臺等地方找大福,邊找邊喊“大福你在哪里啊”,大福躲在爸爸明知的地方偷笑;大福還沒有完全掌握對錢的認知,還沒有學會如何打雞蛋,完全沒有搞懂如何購物,沒有學會拖地……在大福不能夠完成的每一項工作和學習中,我們都能夠聽到爸爸廉價的贊美:“大福真乖!薄按蟾U媛斆!眱(nèi)心明知孩子智力缺陷卻動輒贊美孩子聰明,口是心非的贊美是爸爸內(nèi)心偽裝后呈現(xiàn)給大福的愛,所以,爸爸的愛是虛偽的。 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我VS擾亂孩子的自我認知 坦普在廚房幫著姨媽擺放甜點匙和茶匙,姨媽發(fā)現(xiàn)她可以輕易地分清甜點匙和茶匙的細微區(qū)別,眼里露著欣喜的光芒,對坦普說:“你知道嗎?你姨父分不清它們,有時候我也分不清,你是怎么做到的?”這樣的評價讓坦普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姨媽的評價幫助坦普建構(gòu)了良好的自我認知。 爸爸在教大福拖地時,大福將拖地當成了游戲,大福做對了一個拖地的動作,爸爸就立即贊美:“大福真乖!”“我們大福真棒!”“大福真聰明。”當大福沒有達到爸爸的要求時,爸爸非常生 氣地沖著大福叫道:“你怎么這么笨啊,連個拖地都不會!”爸爸對大福的評價方式擾亂了大福的自我認知!拔业降资锹斆鬟是愚笨的孩子?”這樣的評價還給大福帶來自貶和無能感。 懂得孩子內(nèi)心需求VS游離孩子內(nèi)心世界之外 坦普所就讀的富蘭克林皮爾斯大學管理人員不同意坦普將擠壓器留在學生宿舍,這讓坦普失去了安撫自己內(nèi)心的幫助方式。假期里,坦普在姨媽的支持下,做了一個新的擠壓器,并決定帶到學校,堅持放進自己的宿舍。坦普的媽媽不支持這樣做,她認為對患有自閉癥的坦普要盡量避免特殊化,不希望坦普由于擠壓器而讓別人感覺到她的不同。而姨媽在這個事件上讀懂了坦普的內(nèi)心需要——坦普利用擠壓器幫助自己適應(yīng)著這個世界,繼續(xù)完成大學的學習,姨媽和坦普一起來到學校,與學校管理人員據(jù)理力爭,最后,將擠壓器留在了坦普的宿舍。 爸爸教大福認識錢,大福關(guān)注著盤子里的雞蛋,想著將雞蛋變成馬戲團表演者手里高高拋起的小球,當爸爸發(fā)現(xiàn)大福在關(guān)注雞蛋后,自以為是地判斷出大福是想吃雞蛋了,于是,爸爸說:“大福,學完了再吃雞蛋啊!卑职纸檀蟾W做炒雞蛋時,大福感興趣于雞蛋在手上滑膩的感覺,爸爸卻只顧著自己的需要——教會大福炒雞蛋,喋喋不休地威脅大福不好好敲破雞蛋就不能夠吃飯。爸爸與大福的交流始 終不在一個“頻道”上,不能夠讀懂大福內(nèi)心的需要。 父母不能夠讀懂孩子的心,這會讓孩子感覺不被父母理解,陷入精神痛苦中。對于幼兒來說,表達這種痛苦的方式就是無端哭鬧、經(jīng)常生病、睡眠障礙、飲食障礙等,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則表現(xiàn)為親子關(guān)系不和諧、反抗父母的教導、抑郁、離家出走、早期性行為、輟學、加入社會上的不良團體等。 正確的幫助方法VS錯誤的幫助方法 當姨媽明白坦普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時,給坦普示范開心時臉上的表情,并用相機拍下坦普的各種表情:快樂、生氣、滿足、高興……讓坦普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鼓勵坦普不要害怕與他人的交流。 大福尚未認識各種面值的錢幣,還不懂得如何使用錢來購物,爸爸就開始了考核:“大福,買一個電風扇要用多少錢?”這句話中的“買”是什么意思?“用”是什么意思?“多少錢”的“多少”指的是什么?……大福沒有從實際經(jīng)驗中獲得過這些詞匯的概念,他無法將這些詞語與詞語所指的行為或者事物配對,所以他根本聽不明白爸爸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面對爸爸的提問:“買東西要做什么?”大福背書似的回答:“買東西要給錢。”大福并不明白自己語 言后的相關(guān)行為,他的回答只是爸爸在家里硬性灌輸?shù)脑~匯罷了,最終的結(jié)果是大福的考核不合格,看著爸爸失望的表情,只會給大福帶來“我真笨”的感覺。爸爸急于成功的目的讓他的行為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需要大福盡快學會購物,但他完全不懂得如何幫助大福,也不從大福的能力水平出發(fā)來實施幫助。 爸爸帶大福到了柴姨雜貨店,開始考核大福是否學會了購物,大福因為不能夠滿足爸爸的要求而陷入了困窘的狀態(tài),此時,柴姨因為大福的困窘笑出了聲音,這讓大福感到難堪。如果柴姨懂得尊重大福,此時,她就不會發(fā)出笑聲,而是會想辦法幫助大福解除困窘。柴姨也的確想幫大福,面對爸爸堅持讓大福說出要買什么東西,柴姨上前責備爸爸:“看你把孩子逼的!”然后直接從冰柜里拿出雪糕遞給了大福。這樣的幫助方式破壞了大福學習購物的過程,如果柴姨明白爸爸帶大福來商店的目的是教會大福買東西,就會配合爸爸的做法,教大福學會購物。 玲玲在教大福接電話過程用了太多的語言:“大福,以后這個電話響了,要接電話,知道嗎?這是玲玲打來的!贝蟾o法接收和分辨這些語言傳遞的信息,大福從來沒有接過電話,不能夠?qū)ⅰ敖与娫挕钡恼Z言與接電話的具體動作配對。玲玲撥響了電話,她將大福的手握住去拿起電話,但卻沒有將電話聽筒靠近大福的耳朵,卻問大福:“大福,聽見了嗎?”大福還沒有學習到接電話的具體過程,玲 玲就與大福開始了躲貓貓的情感游戲,最后,大福還是沒有學會如何 接聽電話。 為孩子提供成長的廣闊空間VS將孩子禁錮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媽媽為坦普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坦普進入小學、中學、大學學習,到姨媽的農(nóng)場勞動,接觸更多的人和事,讓坦普不斷面對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給她帶來了更多成長契機:坦普帶盲姑娘去看電影,她第一次主動將胳膊伸向盲姑娘,讓盲姑娘挽著她一起到放映室,坦普不再排斥與他人身體接觸,開始主動與同學同桌,主動與媽媽擁抱;坦普因為與同學打架被處罰,她慢慢學會遵守規(guī)則;坦普對牛的研究有極大的興趣,讓養(yǎng)牛場管理人員感動,主動幫助坦普在碩士研究論文上簽字,主動找到雜志負責人為她提供了進出養(yǎng)牛場的通行證,為坦普后來的碩士課題研究和研究文章發(fā)表建立了基礎(chǔ);到超市購物遇到了宰牛場老板的夫人,獲得了設(shè)計人道主義屠宰場的機會;與卡洛克博士談?wù)擇R的死亡,讓坦普懂得了如何面對死亡!澳阌涀∷郧暗臉幼,不要記住它現(xiàn)在的樣子……”在坦普的生命中,這些人猶如上天派來的天使,讓坦普一點一點地蛻變,破繭成蝶! 大福的生活局限于家庭和父親工作的場所,沒有朋友、導師和同學,失去了發(fā)展社會性能力的機會和環(huán)境。玲玲的出現(xiàn)為大福帶來了情感發(fā)展的機會,但是好景不長,玲玲很快就到其他城市表演去了,離開了大福。在大福父親的追悼會上,沒有人引領(lǐng)大福如何面對父親的死亡,所有的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不諳世事的大福。 精神導師的引領(lǐng)VS被他人同情 卡洛克博士發(fā)現(xiàn)了坦普具有常人難以達到的視覺思考能力,精心設(shè)計了有關(guān)視覺的作業(yè),他知道只有坦普才能夠完成。完成了高難度的作業(yè)讓坦普發(fā)現(xiàn)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獲得了群體的認同和尊重,看著坦普的杰作,那些曾經(jīng)蔑視她的同學眼睛里流露出了慚愧,而卡洛克博士為坦普放火箭模型慶祝,更是對坦普極大的認可,改變了坦普在學校的人際環(huán)境。視覺作業(yè)讓坦普享受到了研究帶來的精神愉悅,為她后來設(shè)計人道主義屠宰牛的系統(tǒng)打下了精神基礎(chǔ)。卡洛克博士對坦普的幫助充分體現(xiàn)出“潤物細無聲”的高級境界。 卡洛克博士幫助坦普認識自己的與眾不同:“你的思維方式很特別,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別人不同。”當坦普害怕面對進入大學后的人際交往時,卡洛克博士為坦普注入面對人生的勇氣:“坦普,將大學想象成一扇門,一扇將為你開啟一個全新世界的門,你需要做的就是走進這扇門!”在后來的人生中,每當坦普遇到困境 時,都會想起博士的這些話語,引領(lǐng)著坦普向更高一級的生命狀態(tài) 邁進,卡洛克博士成為了坦普的精神導師。精神導師就是孩子優(yōu)質(zhì)人格的設(shè)計者和實施者,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能夠幫助孩子建構(gòu)高級審美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領(lǐng)孩子達到一種高級的精神追求境界。媽媽幫助坦普建構(gòu)的獨立自主精神和卡洛克博士為坦普指引的生命方向,共同承載著坦普的天賦,為坦普開啟了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大門。 大福的生命中沒有遇到精神導師,沒有人為他進行獨立自主精神意識的建構(gòu),更沒有人引領(lǐng)他踏上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路,爸爸、玲玲、柴姨、海洋館老板、民辦學校老師和校長,他們給予大福更多的是同情。在父親死后,大福生活在學校里,學校的老師只會為大福能夠自己煮熟雞蛋感到欣慰,而不能夠看到大福精神的極度孤獨。 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VS為溫飽而生存 坦普對生命有著自己的解讀,她對大學室友盲姑娘說:“我不想讓我的想法隨我一起死去,我得去做些什么,我知道我不可能懂得所有的東西,但我仍然希望我的生命過得有意義!”這便是坦普對自我實現(xiàn)的精神追求,這是人類精神追求的最高層面,坦普在自閉癥大會上的演講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獨立、自主、有尊嚴的人格魅力。 大福在父親死后依靠他人的同情和施舍獲得一份清潔工工作 賴以生存,孤獨寂寞,期盼著玲玲的電話,從海龜那里來回憶爸爸……大福掙扎地活在這個世界,他人過多地同情與施舍已經(jīng)讓大福的自尊萎縮。假如大福的天才被發(fā)現(xiàn),假如大福也獲得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假如海洋館老板能夠懂得幫助大福,他可以在海洋館與鯨魚一起表演,施展他的天才,既能夠養(yǎng)活自己也給人們帶來歡樂。那么,他的人生價值也得以最大實現(xiàn),他的幸福就會來自自己價值的實現(xiàn),而不是海龜。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坦普已經(jīng)到達了最高層次——自我實現(xiàn),而大福停留在最低層次——生理需求。 尊重、支持、理解和幫助是智慧之愛的核心,獲得了智慧之愛的孩子就能夠?qū)崿F(xiàn)生命的價值;禁錮和毀滅孩子精神自我的愛就是溺愛,孩子的精神追求在父母的控制中“溺”愛而亡! |
GMT+8, 2025-4-21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