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帶傘的媒人求婚
豬腿傳遞婚期 對于湖南土家族來說,那結(jié)為良緣的豬腿,是巧遞婚期的暗號。土家青年男女定婚期間,姑娘一般會仔細查看情郎帶來的背籠,看里面豬腿傳遞的信息。這里面很有講究。豬腿若光光蕩蕩,表明他們的婚期男方尚未擇定;若靠蹄處有一吹氣的窟窿(土家殺年豬,在肥豬的后腳上用尖刀割一小口,吹氣鼓脹,用以褪毛),則暗示男方來催(吹)親來了,要女方做好出嫁的準備;若豬腿上帶有豬尾巴,則表明今年的農(nóng)事忙得差不多了,豐收后這門婚事就要了結(jié)收尾了;若女方家來不及辦理出嫁的事或一時舍不得女兒離開,就把那條生豬腿上的尾巴砍下來,放在回送的禮物中,男方看到后便會明白。
待嫁先學《哭嫁歌》
地域不同,哭嫁內(nèi)容也各有特色,一般有"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罵媒人"等幾個部分。哭嫁時間,視家庭經(jīng)濟狀況而定,一般是七至二十天,也有長達一個月的,"開哭"時,是在輕歌微吟中吐露悲傷。后來,離婚期愈近,其詞愈惻,其聲愈悲,哭得口干舌燥,嗓子嘶啞,兩眼紅腫,如瘋?cè)绨V。如今,時代變遷,青年們向往自由幸福,婚姻戀愛皆由自己作主。土家族姑娘出嫁也無須因襲舊時代的婚俗了。雖然一些偏遠山寨還保存著這種風俗,但也不興哭嫁,即便哭,也往往是哭個三聲五聲,歌伴插科逗趣,新娘忍不住笑了,這也算是一"哭"。
迎親的小伙成"包公"
四川西陽、秀山一帶的土家族舉行婚禮時,要在迎親隊伍中選一位比新郎年齡小的小伙子代表新郎當"摸米"。偷聽新娘哭嫁的內(nèi)容和給女青年們分發(fā)禮物。在夜晚哭嫁休息時,女方的一些年輕姑娘便三三兩兩地找"摸米"要哭嫁粑粑,并借口哭嫁粑粑給少了,紛紛往"摸米"臉上抹鍋煙子。"摸米"怕被抹黑臉,只好設法躲藏。姑娘們也不輕易地放過他,到處尋找,凡見到男方前來迎親的小伙子,便都將鍋煙往他臉上抹。到天亮時,迎親隊伍中好多不是"摸米"的小伙子,臉上都有了黑。據(jù)說,被摸黑的男青年越多,被女方姑娘愛上的青年就越多,新郎新娘就會更加相親相愛,白頭到老。 |
GMT+8, 2025-4-6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