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被派到蘇州擔任知州以后,沒有地方住,所以就在蘇州南園買了一塊宅基地,準備建一所私宅。風(fēng)水先生看了以后,驚嘆道:“此乃風(fēng)水寶地,若建私宅,必然世代都出公卿。整個家族,將享不盡榮華富貴! 范仲淹聽了,不但沒有驚喜,反而說:“吾家有其貴,如若天下之士咸教育與于此,貴將無極也!币馑际钦f,如果建私宅,我們一家可以世代享受富貴,而要在這里建一所學(xué)校,豈不是天下的學(xué)子,都能夠通過教育得到富貴?一家貴何如一眾貴,私宅不建了,還是在這里建一所學(xué)校吧。 范仲淹立即向朝廷打了一份報告,不僅很快得到批準,撥付了專款,而且還號召全國各地,都向蘇州學(xué)習(xí),開辦府學(xué)。在范仲淹的主持下,宋代規(guī)模最大的地方官辦學(xué)府——“蘇州府學(xué)”很快落成,并被譽為“東南學(xué)宮之首”。 接著,范仲淹又在蘇州主持建設(shè)了“范式義學(xué)”,專門招收寒門子弟。以后的歲月,“蘇州府學(xué)”和“范氏義學(xué)”培養(yǎng)了幾百名進士、幾十個狀元和成千上萬的杰出人才。李政道、錢偉長、王國維、錢穆、葉圣陶等大師名家,都出自這兩所學(xué)校。 在《蘇州府志》和《修學(xué)志》中,對這些故事都有記載。范仲淹祖籍蘇州吳縣,因喪父而隨母改嫁徐州。后來回蘇州做官,雖然不到一年時間,但他興水利、辦學(xué)校、建義莊,做了幾件造福桑梓的大事。 小時候?qū)W習(x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只知他寫得很好:“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蹦軌蛘f出這樣的話,該有何等的豪氣和胸懷。 后來經(jīng)的事多了,才知道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作文、講話和發(fā)表文章時,都不止一次地說,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實際呢,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說是給別人聽的,做是為個人的。對自己有利就做,無利就不做。更有一些貪官,為了升官發(fā)財,不惜利用手中權(quán)力,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 比如唐代的叛臣安祿山,其人生的宗旨,就是要獨樂而不要眾樂。他經(jīng)常對身邊人講: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自己升官別人不升,自己發(fā)財別人不發(fā),自己富貴別人不富貴,自己榮華別人不榮華。前呼后擁才是快樂,眾星捧月才是快樂,唯我獨尊才是快樂。 本來已經(jīng)做了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受封東平郡王,但安祿山仍不滿足,為了獲得更多的個人快樂,悍然發(fā)動安史之亂,并在他誓師造反起兵的薊州,建了一座“獨樂寺”,以作紀念。如今這座“獨樂寺”還在,而安祿山的“獨樂”,卻成為人們的笑柄。 世界總會存在差別,但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自己成功時,不歧視失敗者;在自己富裕時,能幫助貧困者;在自己尊貴時,會體諒位卑者。因為歷史早已證明,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
GMT+8, 2025-4-17 02:20